“發生如此激烈的矛盾,既有下一步經營策略的不同,但更多的可能還是來自業績的壓力,Seek等投資方已經入資兩年,期待很高,雖然目前智聯招聘的經營有所好轉,但未必會達到投資人的期待。”
7月23日,智聯招聘上演了兩派高管均宣稱開除對方的鬧劇,CEO與財務總監(CFO)、首席技術官(CTO)混戰一團。7月26日,控股股東澳大利亞與新西蘭最大網絡招聘公司Seek宣布,公司董事會已罷免現任CEO趙鵬。
面對已經出局的這一結果,7月27日,趙鵬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聯招聘真正為人所知、具備現在的價值,是在我手里建成的。”趙鵬還稱,“現在只能保持最大的克制和冷靜。”
短短幾天,國內三大招聘網站之一的智聯招聘經歷了一場高層大地震。隨著內部郵件的曝光,CEO與投資方之間矛盾逐步公開,然而,這一系列戲劇性沖突的背后,暴露的是網絡招聘行業深埋的問題。當下,網絡招聘行業正在加速洗牌。
兩派高管相互開除
7月23日,周五,下午三點半,智聯招聘公司2400多名員工都收到了一封來自CEO辦公室的郵件。郵件以公司的名義宣布4名高管閃電離職,其中包括開除 CTO余用彤、副總裁羅義華及技術總監張春日3位高管,郵件還宣布公司CFO 因個人原因離職。
這封員工們驚愕不已的郵件很快就被泄露到了互聯網上,引發了外界的關注。兩個小時之后,卻發生了更有戲劇性的一幕。
下午五點多,智聯招聘全體員工再次收到了一封同樣來自CEO辦公室的郵件。這封郵件由技術部轉發、來自公司董事會秘書的郵件,稱已得到董事會的授權,郵件中澄清CTO、CFO等四位高管并未被解除職務,仍留用原職;并同時宣布開除首席執行官(CEO)趙鵬、首席運營官(COO)雷衛明、副總裁陳旭及倪陽平四位高管。
兩派高管互相開除對方一事,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被稱之為“笑話”、“鬧劇”。但同時,外界更關注智聯招聘到底怎么了,內部矛盾將如何演化。
7月26日一大早,在智聯招聘北京總部,出現了一些“身著深色西服,戴著耳麥的陌生人士”,“氣氛變得緊張,而且大家都知道有事發生”,據智聯招聘員工稱,這些董事會安排的保安人員,意在阻止后來宣布開除的CEO等高管再進入公司。
26日上午,智能招聘的控股股東Seek公司再次通過群發郵件向全體員工正式告知了高層的重大變動:罷免現任CEO趙鵬,臨時任命丹飛立(Daniel Phillips) 出任公司的執行董事,代行CEO的職責,原銷售副總裁羅義華升任高級副總裁,同時CFO郭建民及CTO余用彤兩人被確認職務不變。
在這封郵件中,公司董事會詳細解釋了趙鵬遭免職的原因,稱CEO趙鵬存在三個傷害公司利益的行為:第一,阻礙公司調整法律架構,妨礙公司上市計劃;第二,企圖侵占公司財產,犧牲全體員工利益,謀求團伙私利;第三,在公司內部散布謠言,詆毀團伙以外高管,破壞全體員工團結,妨礙公司平穩運行。
事情到此并未結束,26日當天下午,被智聯招聘宣布免職的原CEO趙鵬,以個人名義給全體員工發郵件。在郵件中,趙鵬承認“管理團隊與投資人之間的確存在一些經營管理思路上的分歧”,并稱董事會于上午發布的免職郵件“出乎其本人預料”。
針對董事會所提到的罷免趙鵬的理由,趙鵬在郵件中一一進行了回應,對于阻礙公司調整法律架構方面,他稱自己是持有期權最多的高管,上市對他有好處,他沒理由阻礙;對于企圖侵占公司財產的說法,他的答復,“也許有人這么干過,我本人沒有”;至于詆毀團伙以外的高管,他的回應是“莫須有”。趙鵬在郵件中也表示,“為避免發生沖突”,他也沒有再去公司。
7月27日,聲稱“本來不接受任何采訪”的趙鵬,面對時代周報記者問及“下一步是尊重董事會的決定還是會采取其他措施”時,趙鵬忍不住回應道:“首先,我的立場非常簡單,希望公司能夠盡快渡過難關,讓整個公司和全體員工的集體利益不要受到傷害。在這次的事件中存在著一定的分歧,當然更重要的是存在誤解,本人態度非常簡單,只能保持最大的克制和冷靜。”
“因為智聯招聘真正為人所知、具備現在的價值,是在我手里建成的,我不可能作出任何沖動的事情,來損害(智聯招聘)品牌的價值,這是最關鍵和最核心的一條,始終是我的根本立場。”趙鵬如此強調。
7月27日,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智聯招聘其他幾位高管,但均不愿發表評論。余用彤只是強調,自己的工作從未受到影響,公司的IT部門一直運行正常。技術總監張春日則稱,請聯系公司公關部門。
資方與管理層矛盾由來已久
連續上演的智聯招聘高層地震一事,因為郵件的不斷泄露而讓更多沖突公開,一位網絡招聘業內人士認為,趙鵬等管理團隊與投資人的矛盾由來已久,“智聯招聘創始人、CEO劉浩一年前被踢出高層管理團隊一事其實已經可以看出很多問題。”
智聯招聘成立于1997年,其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獵頭公司智聯公司,公司創始人是幾個英國的獵頭顧問。這些年間,智聯招聘的業務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互聯網招聘廣告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傳統獵頭業務。
智聯招聘發展的歷史其實很有典型性,投資人不斷變陣,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矛盾不斷加深。
從2002年開始,智聯招聘的創始人退出,開始引入首輪風險投資方蘭馨亞洲,當時的CEO是劉浩。在前后五輪的融資過程中,先后有投資方進入或者退出,如聯想投資與智基創投這兩家投資方在2008年7月智聯招聘啟動第五輪融資時將其股份賣給了來自澳洲的Seek,成功退出。
當時智聯招聘引入了澳洲最大的招聘網站Seek.com及澳洲投資銀行麥格理銀行共計1.1億美元的資金,前者持股四成,后者持股三成,管理層及其他股東持股30%。董事會有三個席位,劉浩一席,Seek公司及麥格理銀行各一席。在這兩年中,智聯招聘的股權又發生了一些變更,據Seek公司的資料顯示,Seek的持股比例由原來的40%左右增加到56.1%,麥格理銀行次之,劉浩等其他股東持股比例進一步降低。
劉浩在2009年8月辭去了CEO,原COO(首席運營官)趙鵬開始擔任CEO。趙鵬僅持有智聯招聘的期權,自己沒有股份,也沒有董事會席位。由此來看,當經營者與投資者發生矛盾沖突之時,被董事會“開除”也就不足為奇了。
Seek在26日的公告中還補充,智聯招聘在收入以及利潤層面持續著強勁的增長勢頭,而Seek公司正與合伙股東—麥格理集團一起為智聯招聘制定合適的管理架構和規劃,以確保智聯的業績增長。
接替趙鵬的丹飛立是麥格理集團科技直投業務團隊的創始人及主管,2007年調任上海,重點負責中國業務的拓展。據董事會的郵件中介紹,丹飛立參與投資過多家中外企業,并在公司上市過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案例包括1999年LookSmart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以及2004年Seek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的掛牌上市。
同質化的惡性競爭
智聯招聘董事會特別提到,丹飛立“曾經參與多家公司上市”的這一長處,這和郵件中涉及的“趙鵬破壞公司上市”的指控相對應。
業內人士稱,智聯招聘當下的最大要務就是上市,這也是趙鵬等管理團隊與投資方發生矛盾的深層次原因。
VC(風險投資)投入無非是要獲利,上市當然是有效的途徑。但2004年,同為網絡招聘行業的前程無憂上市一事,讓智聯招聘的上市之路變得更為艱難。不只是智聯招聘如此,三大網絡招聘行業的另一家公司中華英才網也面臨上市困境。“三大網絡招聘企業風格類似,非常趨同。前程無憂已經搶先,智聯與中華英才網的上市就少了賣點,風投的耐心開始減少。”熟悉情況的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網絡招聘行業的同質化競爭是必須嚴重的,”艾瑞分析師蘇會燕表示,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網絡招聘服務本身技術的門檻并不高,產品差不多,商業模式上也沒有太多的技術性壁壘。”
這幾年,三大網絡招聘企業在市場宣傳上的投入非常大,尤以智聯招聘為最。電梯里、電影上,智聯招聘的狂轟亂炸的確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據知情人士稱,“自2008年開始,智聯招聘就采取不計成本、瘋狂地在市場上投放廣告,同時在同行高薪挖人,以期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雖然,智聯招聘這些舉措在一定時間內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為此付出了高額的成本。
在大打價格戰之際,“各種營銷費用在整個招聘網站的運營中,占很大比例。而招聘網站的求職者、用戶的流動性很強,這就需要企業必須進行一種持續性的投入,才能保持自己在用戶上的優勢,”據蘇會燕對招聘網站的了解,“他們都會去選擇一些比較強勢的媒體,采用廣告買斷的方式,簽排他性協議。而這種排他性協議的方式,會讓招聘網站付出更多的資金,”正是這些不斷加劇的同質化惡性競爭,導致招聘網站讓彼此元氣大傷。
據智聯招聘最大股東Seek的財報顯示,2008年智聯招聘經營虧損1.7億元,2009年虧損9000萬元。智聯招聘近日對外公開的信息則顯示,2010年一季度實現盈利,廣告收入超過1億元。
雖然此前“是一段長達 12年的連續虧損歷史,”就在這次高層地震發生不久前的一次采訪中,趙鵬也表示,智聯招聘已經開始扭虧為盈。但為何就在此際,卻發生如此富有戲劇性的變化。
“發生如此激烈的矛盾,既有下一步經營策略的不同,但更多的可能還是來自業績的壓力, Seek等投資方已經入資兩年,期待很高,雖然目前智聯招聘的經營有所好轉,但未必會達到投資人的期待,”熟悉行業的招聘網站人士說道。蘇會燕也表示,業務上的壓力很有可能使投資方跟管理層之間產生嚴重分歧。
CEO趙鵬與投資人之間的矛盾,到底誰是誰非,外人無法妄加評判。但智聯招聘的動蕩,折射出網絡招聘行業的深層困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絡招聘行業正在加速洗牌,只有在品牌和服務品質上下功夫,才能立足市場。”分析人士也稱,“此次高層人事動蕩,對智聯招聘的品牌會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