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北京召開的“2010中國汽車市場趨勢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從六個方面對201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工業運行情況做了精 彩點評。他認為,我國汽車工業的產銷情況已經基本趨于正常;全行業汽車庫存基本處于正常范圍;1.6L以下排量汽車銷售回落主要是政策調整所致;SUV、 MPV銷售量增長迅速,表明汽車市場進一步趨于成熟;汽車出口回升,總體上全年出口量有可能達到或接近2008年的水平;上半年汽車行業效益大增是多方面 因素促成的,要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
汽車行業產銷情況漸趨正常
董揚分析說,中國是全球汽車市場的佼佼者,同時汽車行業在國內各行各業里的運行情況也是最好的。今年1、2月份我國汽車行業產銷同比增幅高達 80%,這實際上很不正常;到了6月底,與去年同期相比,產量增加20%,銷售增加23%,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增幅。從2000年至今,中國汽車的產量有 的年份高一點,有的年份低一點,總的平均增幅為22%左右。2009年的高增幅是在2008年因經濟危機導致的汽車市場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出現的,而實際上 2007年到2009年兩年的增幅按年度折算還是22%左右。
因為我國汽車行業的產銷基數越來越大,所以今后幾年汽車行業的年增長率應該在20%或者15%比較合適;10年之后增幅甚至應該在10%上下比較正 常。
全行業庫存基本處于正常范圍
董揚分析說,面對現在關于庫存的種種說法,中汽協認為,今年上半年汽車庫存“減少不是真減少,增加也不是大幅增加”。
一方面,“庫存減少”實際上也不是真的減少,主要是去年年底銷售形勢比較好,有些廠家的銷售截止日期劃在12月25日,此后的銷售量被“雪藏”起 來,全部計入2010年,這就導致今年以來屢屢出現銷大于產的情況。
另一方面,汽車企業的數據表明,“庫存也不是大幅增加”。汽車的總庫存量應該相當于一個半月的產量,這里面包括企業庫存、終端市場庫存和在途庫存。 隨著汽車行業年產量增加,庫存的數量總體上應該是增加的;但當前是不是已經到了大幅增加的程度,比方說庫存增加到了200萬輛?中汽協還不這樣認為。因為 實際上現在不可能產生“終端市場和在途庫存特別大,而企業庫存卻能夠保持正常”的情況。
小排量需要明確的政策導向
董揚分析說,今年上半年,1.6L以下小排量車的銷售增幅和市場份額有所回落,這與購置稅政策調整有關,雖然稅率僅差了2.5個百分點。盡管廠家也 可以通過在銷售環節增加優惠幅度彌補消費者的“損失”,但其作用與政策的導向作用不可同日而語。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如果政府希望消費者買節能型小排量車, 如果政府認為大排量車的消費過快增長不符合社會節能減排的大目標,就應該有明確的政策導向。這樣做不僅可以促進消費,還有利于產品結構的調整。由此看來, 政策的出臺和調整都要格外慎重,調整購置稅政策的做法欠穩妥。
SUV、MPV銷量高速增長表明市場進一步成熟
今年上半年,SUV、MPV銷量增長幅度都在一倍以上,董揚說這是因為細分市場進一步成熟。在汽車進入家庭初期,轎車比較暢銷;等到汽車市場細分以 后,有人需要“越野”,有人出現“商務需求”,所以SUV、MPV市場就出現大幅上升,預計SUV、MPV市場的上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客觀看待上半年行業效益大增
董揚對上半年汽車行業效益大增保持低調。他說,上半年產銷量大幅增加并不是保證汽車行業效益大幅增加的主要或唯一原因;而原材料價格平穩,甚至還有 下降,以及市場需求旺盛,車價相對堅挺也是行業效益大增的重要原因。汽車行業效益大增并不說明我們汽車企業在半年時間里的管理水平就出現了多大的飛躍。對 此,希望業內有一個客觀、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