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對福建仙游的明清仿古家具產業早有耳聞,但當我們身臨其境時,還是不免被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所深深打動。
小村莊年產值過億
壩下村是仙游縣榜頭鎮的一個普通村落。透過臨街小樓敞開的大門,可以看到工人們正對一件件即將成形的家具或雕刻或琢磨,或上漆或打蠟。樓上的展廳里陳列著完工待售的成品,各種款式的明式太師椅、書柜和清式多寶格、八仙桌等令人目不暇接。這里制作的仿古家具一般采用花梨木、紫檀木等貴重材質,精工細做,既具有實用價值,又是欣賞、收藏、保值的良選。一張做工考究、雕刻精細的“千工拔步床”需要熟練的雕工用1000個工作日才能完成。
仙游縣委宣傳部長連向紅說,仙游縣的家具和木雕生產歷史悠久。北宋時,工匠們就把宮廷器皿與書畫工藝有機結合,制作出木雕家具,首開“仙作”木雕家具工藝先河。
近幾年國內明清家具收藏市場的興起帶動了壩下村的仿古家具市場,如今,從壩下走出的仿古家具已經進入了北京、上海的市場,還銷往東南亞和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逾億元,和河北大城、廣東大涌三足鼎立,形成了國內仿古家具的犄角之勢。
而壩下村只是仙游縣乃至莆田市明清家具行業近年來大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文化資源里掘金
在旺盛的市場需求帶動下,這幾年仙游仿古家具和木雕產業發展迅猛,目前全縣已有木雕和古典家具生產廠1500多家,從業人員達6萬人。2005年,全縣木雕和古典家具產業銷售收入12億多元,利稅近2億元。仙游的上百家企業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濟南等城市設立了銷售窗口,產品占當地市場份額的六成以上。由于專業化程度高,掌握傳統工藝技術的能工巧匠多,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因而呈現出良好的帶動效應,吸引了大批原材料供應商和國內外經銷商的加入,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原材料供應網絡和產成品銷售網絡。
為了打造仙游家具和木雕的知名度,當地黨委政府這幾年可沒少下功夫。2004年9月,仙游縣成立了中國民間工藝家協會明清家具專業委員會,去年4月縣里又與中國紅木古典家具雜志社聯合召開“仙作”紅木家具研討會。這幾年縣里還多次組織木雕和古典家具廠家前往北京、上海、大連、中山、杭州等地,參加國家級及省級工藝美術精品展覽會,今年又推出4家木雕企業申報省級名牌產品??h委書記林建華說:“仙游正在將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仙游縣的家具產業也面臨著一些亟需破解的隱憂。林建華說,一是具備規模化生產的企業不多,壩下村共有1500多家生產仿古家具的生產廠,而比較成規模的生產企業卻只有100多家。二是企業的發展觀念和思路還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企業起步于作坊,成長戰略、品牌戰略和營銷戰略不足,無法打響自己的品牌。同時,由于生產技工相對緊缺,高精尖研發人才匱乏,創新能力不強,影響了新產品的開發。三是這幾年國際珍貴木材資源日漸緊缺,開始出現原料短缺的苗頭。為了早日解決這一難題,縣里從去年起開始鼓勵農民引種降香黃檀、樟樹等名貴苗木。今年,縣里又從海南島調來珍稀名貴苗木,每株苗木補貼林農5元錢,在龍華、度尾、楓亭、大濟、鯉南等鄉鎮擴大種植面積達5500多畝。“十一五”期間,仙游縣計劃發展5萬畝名貴樹林,打造全國最大的珍貴樹種基地,以保證木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老家具做出大市場
林建華說,要壯大仙游縣的家具和木雕產業集群,必須填補與延伸產業鏈,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術人才,提高行業創新能力,打造國內一流的行業品牌。
為此,莆田市委、市政府已把包括家具制造在內的工藝美術行業作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前不久,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工藝美術行業發展的意見》為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培育重點骨干企業,在人才引進、融資信貸、用地用電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對專業村、專業街等形成一定規模的塊狀經濟區域,在項目安排、土地使用、資金支持和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予以重點保障,在有關收費方面給予優惠。
今年9月中旬,仙游縣已經向省工藝美術協會申報“中國木雕及古典家具之都”,仙游的工藝美術產業集群發展也已列入福建省“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重點項目之一??h里還計劃依托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技術院校,開設木雕等工藝美術專業,通過校企聯辦等措施,大力培養木雕行業急需的技術人才。同時組建新產品研發隊伍,提高木雕和古典家具行業整體創新能力,開發海內外市場適銷對路的新產品。
這些舉措將對這個前景可觀的產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仙游縣正在抓緊修編和落實工藝美術產業集群(特別是木雕及古典家具)發展規劃,打算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整合產業資源,優化產業布局,建設產品研發、生產、流通及培訓中心,提升工藝品位,做大產業規模,培育具有區域特色和品牌優勢的產業集群,力爭到2010年實現工藝產值50億元、出口創匯30億元,努力把仙游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木雕及古典家具”生產貿易中心。